本次邀請總務處同仁為大家介紹一本好書--生命的尋路人
作者介紹:
<韋德.戴維斯>
十九歲離開中產階級的舒適環境,踏入叢林、沙漠及亞馬遜流域。為了探求人類生存的意義,他從人類學著手,並在哈佛攻讀植物學,成為民族植物學博士,曾遠赴海地研究活殭屍,發表了著名的論文「穿越陰陽路」(曾改編為同名電影),著作被翻譯成十五種以上的語言發行全球。他居住在世界的中心,卻在世界的邊緣工作,在婆羅洲、亞馬遜、西藏、北極及祕魯等第,與即將消失的文明一起生活。戴維斯是遙遠文化存在的證人,以文字、攝影,挖掘出人類在各文化地景中的心靈世界。
導讀片段
喀拉哈里沙漠一年有十個月沒有固定水源,只能在樹洞裡尋找,從有空心蘆葦的泥地下吸取,或者貯藏在鴕鳥蛋殼內,用草塞住,然後標上主人的記號。一年中大部分的時間,唯一的水源是樹草根的液體或從動物內臟中擠出。五月到十二月底的乾旱期間,閃族不斷遷徙。最惡劣的那幾個月名為「棕鬣狗的季節」,閃族會在地上挖坑,用尿液將土澆濕,然後躺在一層薄沙下不動,在蒼蠅折磨中等待一天最熱的時間過去。
世界上有半數的語言正瀕臨滅絕。想想看,你將被沈默包圍,成為族人裡最後一位講母語的人,再也無法傳承祖先的智慧,無能預見後代的前景,還有比這更孤寂的事嗎?平均每十四天就有一位老人死去,某種古老語言的最後幾個音節也跟著他/她進入墳裡。這件事意味著,在一兩個世代之內,我們將會目睹整整半數的人類社會、文化和智慧遺產消失殆盡。
◎尼泊爾的石子路
隱居四十五年的比丘尼,希冀眾生達到解脫,並且花費一生去準備迎接我們用盡大多數時間假裝它不存在的一刻,也就是死亡。
◎隨著犀鳥潛入婆羅洲的雨林
本南族沒有「謝謝」一詞,因為分享是義務,沒人知道誰會是下一個帶回食物的人。在他們的文化裡,最大的罪過是「無法分享」。
◎太平洋群島
玻里尼西亞年輕世代的偶像不是足球員,而是海上尋路人。航海大師光是聆聽海浪拍打獨木舟的回聲,就能知道海平面的何方有座環礁島。他們的故事讓世人看到貨真價實的探險所展現的十足勇氣,以及人類可以擁有多麼卓越的適應力。
留言列表